Facebook Facebook
衛教專區

顏面神經麻痺

 

陳怡安醫師

57歲的張先生,平時工作壓力就大,年末時更加繁忙,幾乎天天加班,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某晚冷風吹拂時,感到左面頰有輕微麻刺感,回家後左耳後側突發劇烈疼痛。隔了三天起床梳洗時,發現自己左側臉緊繃僵硬,眼睛閉不上,漱口時水從嘴角不斷漏出,經神經內科醫師診斷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除了服用西藥,張先生前來中醫門診,希望透過針灸的方式,讓他的症狀能更快改善。

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症狀,依據受損區域可分為中樞型和周邊型,主要鑑別是周邊型的患側抬頭紋會消失;中樞型多因腦血管疾病引起,且常合併有半身不遂症狀。上述張先生罹患的貝爾氏麻痺就屬於周邊型中最常見的。根據統計,顏面神經麻痺的年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中就有15-30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中獎,且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會發生,其中又以天氣變化最顯著的冬春之際為最多。

顏面神經屬於混合性神經,其主要的功能包括了接收舌頭前三分之二部位的感覺輸入,支配面部表情肌、二腹肌、鐙骨肌,以及支配唾液腺和淚腺的分泌。當顏面神經受損時,主要表現就是單側臉部肌肉喪失正常活動功能,因此出現眼睛難以閉合、眉毛下垂、嘴角歪斜、臉頰皮膚麻木緊僵、嘴角下垂不能笑、食物容易卡在患側口腔、飲水漱口容易從嘴角溢出、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等症狀,還可能伴隨有眼睛乾澀或容易流淚、流口水、耳後疼痛、聽覺異常或味覺遲鈍等狀況。

在顏面神經麻痺急性發作後的1~2週是治療的黃金期,西醫會開立口服類固醇,以降低神經發炎腫脹的程度,患者可以同時進行針灸治療。慢性期仍建議持續針灸,並視情況搭配中藥來調理體質、扶正祛邪,以加速恢復及預防復發;另外也可以服用維生素B群來幫助神經的修復。

臨床上常用來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穴位包括風池、翼風、下關、攢竹、睛明、瞳子髎、絲竹空、四白、承泣、陽白、地倉、夾車、顴髎、水溝、承漿等,並可搭配遠端取穴如合谷、中渚、外關、陽陵泉、足三里、太衝等。除了傳統的針灸療法,近年從韓國引進的美顏針提供了患者新的治療選擇。其使用的針具比髮絲還細,能提高怕針或怕痛的患者的治療意願。透過刺激經絡、肌肉、筋膜,一方面促進頭面部皮下的氣血循環,來幫助神經修復,另一方面藉由不同的手法可以更細微地調節局部肌肉張力不均的情況,如太緊繃的肌肉予以放鬆,無力的肌肉則加強收縮。

除了積極地進行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下列的保健要點:

  1. 飲食宜均衡,口味以清淡為主。應盡量減少攝取寒涼生冷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飲品。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盡量不熬夜,不僅能提升免疫力,也有助於神經的修復。
  3. 適度放鬆身心,減少工作與生活上的壓力,避免過度勞累以及緊張焦慮的情緒。
  4. 發病時應避免再受風邪,需特別注意頭面部的保暖,穿戴帽子、圍巾、口罩等,以避免冷風直吹頭部臉部,同時要小心防範感冒,以免症狀加重或是再次復發。
  5. 每天輕柔地按摩患側臉部僵硬的肌肉,或者以溫熱毛巾熱敷面部,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助於受損的神經修復,並且可減緩麻痺顏面肌的緊繃僵硬感。
  6. 每天對著鏡子練習臉部表情肌的活動,像是皺眉、挑眉、閉眼、噘嘴、微笑,或者練習做出A、E、I、O、U等發音的嘴型等,以防止肌肉萎縮。

貝爾氏麻痺的預後約有85%可在三個月內自然復原,10%可能留下後遺症,其他5%則可能幾乎無法復原。雖然這並不是會危及生命的疾患,但卻可能讓患者日常生活有所不便,身心遭受折磨,或者自尊受損。因此,一旦發現症狀就應該馬上就醫診治,把握前三個月的神經修復黃金期,以免影響復原的情況。

 

 

<本文僅提供患者衛教及學術交流使用,若有相關疾病症狀,仍需就醫請醫師評估診療,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Facebook Facebook
Top
內湖電話聯絡 士林電話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