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舉不高怎麼辦?---淺談五十肩
徐沛鈴醫師
47歲的王媽媽最近在做家事時,發現右肩抽痛,晚上會痛醒,掛衣服時手舉不高,穿脫衣服更是疼痛難耐,有時半夜還會因為肩膀痛而醒來,復健了一段時間還是疼痛,在女兒的建議下決定求助中醫診所。
五十肩又名肩周炎、冰凍肩、肩凝症、漏肩風,以肩部疼痛沉重,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因年紀漸長,感受風寒濕邪,凝滯經絡;或因過力勞傷,血瘀凝滯不通,不通則痛。
西醫冰凍肩的定義是由Codman在1934年提出,五十肩的學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是長期操勞的家庭主婦和停經婦女最常見,或因肩關節曾經受傷等原因造成。原發性冰凍肩與甲狀腺疾患、糖尿病等病因有關;續發性冰凍肩常為肩部受傷、骨折、肌肉受傷等病因所引起。
五十肩的臨床表現可分為3個階段:
- 第一是「疼痛急性期」:(2 - 9個月) 症狀為肩部的腫熱痛,患者肩部的活動受限主要是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但被動的關節活動度尚可。
- 第二是「沾黏起始期」:(4 - 12個月)因為發炎再加上不敢活動,使得發炎的組織以及關節囊開始沾黏。所以被動與主動的關節活動都會受到限制。肩頸的疼痛會持續,睡覺翻身會常痛醒,甚至連休息時也會抽痛。
- 第三是「緩解期」:(1 - 3.5年)此時發炎雖逐漸退去,疼痛會逐漸改善,但是已沾黏的組織還是會造成關節活動度明顯的下降。
整個病程若沒有治療,可能會持續1到3.5年。
西醫治療可用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減少疼痛,增加病患做關節活動運動的能力,還可以用物理治療來促進肌肉的放鬆。
中醫方面可用中藥、針灸、傷科或扁針治療,像是「氣滯血瘀型」表現可見肩部脹痛或刺痛,入夜更明顯,夜間難眠,痛處拒按,用疏經活血湯等作加減;「痰濕型」可見症狀可見肩痛持續難癒,有沉重感,痛處拒按,活動受限,陰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用二朮湯等作加減;扁針治療,是用特殊針具將沾黏處用特定手法作鬆解,使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角度能加大。
五十肩的治療原則是把沾黏的部分解開,緊繃的肌肉作放鬆,本病痛在肩,其位置是手三陽經、足少陽經及手太陽經所過之處,取穴以肩髃、肩井、肩髎等穴為主,針灸完後可搭配藥布外敷來消炎止痛,除了以上的治療外,平常在家可以做以下的肩關節運動:
練功療法:每天早晚各做5次搭對肩、梳頭、稍息每個動作停10秒鐘。
爬牆運動:正面或側面向牆,距牆面約30cm,以手指在牆上向上爬。
毛巾運動:雙手反轉背後,好手在上,患手在下,各拉住毛巾一端,用好手將患手以穩定的力量上下拉動,避免突然猛力拉扯。
<本文僅提供患者衛教及學術交流使用,若有相關疾病症狀,仍需就醫請醫師評估診療,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